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及其解读
关于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
工信部联通信〔2023〕18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党委网信办、教育厅(局、教委)、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有关中央企业、中央金融企业,各有关单位:
专栏1 算力供给提升行动 |
一是持续开展国家算力中心典型案例遴选,鼓励各方主体创新探索智能计算中心建设运营模式和多方协同合作机制。二是举办中国算力大会,凝聚产业共识,开展算力技术、产品、应用的宣传推广,营造算力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持续发布《中国综合算力指数》,对全国算网存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
专栏2 算网融合发展行动 |
|
(三)强化存力高效灵活保障
1. 加速存力技术研发应用。围绕全闪存、蓝光存储、硬件高密、数据缩减、编码算法、芯片卸载、多协议数据互通等技术,推动先进存储创新发展。鼓励先进存储技术的部署应用,实现存储闪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我国全闪存技术竞争力。
2. 持续提升存储产业能力。鼓励存储产品制造企业持续提升关键存储部件等自主研发制造水平,打造存储介质、存储芯片、存储系统和存储应用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3. 推动存算网协同发展。加快存储网络技术研发应用,推动计算与存储融合设计,促进存储与网络和计算协同发展,引导合理配置存算比例,实现数据在算力中心内部和算力中心之间的高效流动。
专栏3 存算协同发展行动 |
|
(四)深化算力赋能行业应用
1. 构建一体化算力服务体系。打造集成多方算力资源和开发平台的算力服务,鼓励各地为中小企业、科研机构提供普惠算力资源,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和门槛,保障算力使用需求。推动算力在更多生产生活场景的应用落地,支撑个人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设备在社交、娱乐方面的沉浸式场景应用;保障家电控制、环境控制、安防报警等智能家居应用算力供给。提升公共算力支撑能力,满足图书馆、美术馆、体育馆等大型惠民场所智能服务算力需求。持续推进算力对创新应用的支撑,推动算力在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新业态拓展应用。
2.“算力+工业”。针对“智慧工厂”等场景数据实时计算要求,加快部署工业边缘数据中心,推动算力赋能智能检测、故障分析、人机协作等技术迭代,不断提升不同工业场景业务处理能力。面向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电子信息等领域,围绕工业生产种类特性多、生产时间长、质量要求高等特点,以及安全污染隐患大、智能化水平低等难点,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逐步构建工业基础算力资源和应用能力融合体系,满足不同类型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营销服务等方面的算网存用需求,推动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降本增效和绿色化转型,加快推进算力赋能新型工业化建设应用。
3.“算力+教育”。鼓励科研院所根据需求适度建设算力资源,有效支撑面向重大项目或课题的开发与创新。推进公共算力资源覆盖校园,鼓励各类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积极运用算力平台为学校实习实验实训环境、平台和基地建设及转型发展提供支撑,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升教育体系内在质量水平。
4.“算力+金融”。加快算力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构建多节点并行的分布式算力资源架构,提供跨地域资源高效管理、核心业务多地多活部署能力。围绕金融市场高频交易等低时延业务场景开发部署智能边缘算力节点,实现金融业务边缘侧数据的筛选、整合与处理,为金融业务发展提供更为精准、高效的算力支持。
5.“算力+交通”。面向智慧交通需求,加快“中心-区域-边缘”多层级算力设施部署,支持感知、通信、控制相关设备的标准化接入与数据汇聚,为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场站枢纽智能运营等跨域综合信息应用以及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港口矿山自动化生产等低时延高可靠应用提供灵活高效的算力支撑。
6.“算力+医疗”。统筹建设国家和省级医疗大数据中心,完善区域全民健康算力平台,支撑“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体系高质量发展。加快基层卫生健康边缘数据中心建设,强化对各级医疗机构的边缘算力支撑,实现医疗算力资源的有效下沉。
7.“算力+能源”。加快建设能源算力应用中心,支撑能源智能生产调度体系,实现源网荷互动、多能协同互补及用能需求智能调控。推动鼓励龙头企业以绿色化、智能化、定制化等方式高标准建设数据中心,充分利用现有能源资源优势,结合自身应用需求,提供“能源流、业务流、数据流”一体化算力。
专栏4 算力应用创新行动 |
|
专栏5 算力绿色低碳行动 |
|
专栏6 算力安全保障行动 |
|
附件:
1.名词解释
2.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指标
《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配套解读
发布时间:2023-10-09 10:13 来源:信息通信发展司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行动计划》,结合各方关注问题,现对有关政策要点解读如下:
一、什么是算力基础设施?
算力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主要通过算力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向社会提供服务。算力基础设施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多元泛在、智能敏捷、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等特征,对于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赋能科技创新进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社会高效能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行动计划》的出台背景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全面开启,算力正以一种新的生产力形式,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算力基础设施作为算力的主要载体,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基础设施,对于实现数字化转型、培育未来产业,以及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向纵深演进,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各国持续加大投入。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发展成效显著,但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相比,与应对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为进一步凝聚产业共识、强化政策引导,全面推动我国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行动计划》。
三、《行动计划》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行动计划》结合算力基础设施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了“多元供给,优化布局;需求牵引,强化赋能;创新驱动,汇聚合力;绿色低碳,安全可靠”的基本原则,制定了到2025年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出了完善算力综合供给体系、提升算力高效运载能力、强化存力高效灵活保障、深化算力赋能行业应用、促进绿色低碳算力发展、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等六方面重点任务,着力推动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四、未来3年,算力基础设施发展将有哪些具体目标?
《行动计划》从计算力、运载力、存储力以及应用赋能四个方面提出了到2025年发展量化指标,引导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计算力方面,算力规模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运载力方面,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间基本实现不高于理论时延1.5倍的直连网络传输,重点应用场所光传送网(OTN)覆盖率达到80%,骨干网、城域网全面支持IPv6,SRv6等新技术使用占比达到40%。存储力方面,存储总量超过1800EB,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达到30%以上。应用赋能方面,围绕工业、金融、医疗、交通、能源、教育等重点领域,各打造30个以上应用标杆。
五、《行动计划》部署了哪些重点任务?
《行动计划》共部署25项重点任务,在完善算力综合供给体系方面,从建设布局、算力结构、异构协同、标准体系等方面进行部署;在提升算力高效运载能力方面,从运载质量、接入网络、算力调度等方面进行部署;在强化存力高效灵活保障方面从存力技术、存储产业和存算网协同等方面进行部署;在深化算力赋能行业应用方面,重点在工业、教育、金融、交通、医疗和能源等方面进行了工作部署;在促进绿色低碳算力发展方面,从提升算力碳效水平、引导市场应用、赋能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部署;在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方面,从提升网络安全、强化数据安全、推荐供应链安全等方面进行部署。
六、在完善算力综合供给体系方面,有哪些具体工作部署?
《行动计划》多方面统筹考虑算力供给建设,从算力设施布局、算力结构配置、边缘算力部署、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引导,提升算力综合供给能力。一是优化算力设施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地区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加强对数据中心上架率等指标的监测,指导整体上架率低于50%的区域规划新建项目加强论证;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布局海外算力设施。二是推动算力结构多元配置。推动算力资源多元发展,逐步提升智能算力占比;推动智能算力与通用算力协同,满足不同类型算力业务需求。三是加速边缘算力协同部署。推动“云边端”算力泛在化分布、协同发展,支撑低时延业务应用;加快行业算力建设布局,支撑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四是构建算力标准体系。加快研制面向算力业务需求的基础共性标准,完善相关要求和技术方法,同步探索支持算网融合产业化发展的标准建设。五是开展算力供给提升行动。开展国家算力中心典型案例遴选,举办中国算力大会,发布《中国综合算力指数》。
七、在提升算力高效运载能力方面,有哪些具体工作部署?
《行动计划》以网络支撑算力应用为核心,从网络创新技术、算力接入网络、枢纽网络传输、协同调度机制等方面进行引导,提升算力高效运载能力。一是优化算力高效运载质量。探索构建布局合理、泛在连接、灵活高效的算力互联网。增强异构算力与网络的融合能力,实现计算、存储的高效应用;促进数据处理器(DPU)、无损网络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二是强化算力接入网络能力。逐步实现城区重要算力基础设施间时延不高于1ms,大力提升边缘节点灵活高效的入算能力。三是提升枢纽网络传输效率。推动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直连网络骨干节点,逐步建成集群间一跳直达链路,国家枢纽节点内重要算力基础设施间时延不高于5ms。四是探索算力协同调度机制。鼓励各方探索打造多层次算力调度框架体系,探索实现算力的一体化调度应用。五是开展算网融合发展行动。探索建设多层级算力调度平台、打造算网城市标杆、实施“算力强基揭榜挂帅”。
八、在强化存力高效灵活保障方面,有哪些具体工作部署?
《行动计划》从存储技术、存储产业和存算网协同等方面,对强化存力高效灵活保障进行部署。一是加速存力技术研发应用。促进全闪存、蓝光存储等存储技术的创新发展,紧抓存储闪存化升级的机遇,实现算力中心存力与存储产业的共同发展。二是持续提升存储产业能力。通过关键存储部件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推动存储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支撑算力中心存储建设。三是推动存算网协同发展。在技术上推动存算网协同相关技术研发,在算力中心建设上合理配置存算比例,在应用上支撑数据在算力中心内及算力中心间的高效流动。四是开展存算协同发展行动。进行数据中心存储能力成熟度研究,鼓励使用自主存储设备,发布《中国存力发展报告》。
九、如何推动算力基础设施进一步向绿色低碳方向演进?
《行动计划》着力引导算力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一是提升资源利用和算力碳效水平。通过对算力中心的设计建设、技术选型和设备选择等方面的引导,提升算力碳效水平。二是引导市场应用绿色低碳算力。积极引入绿色能源,采用源网荷储等技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融合开发、就近消纳,提升算力设施绿电使用率。三是赋能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算力在重点行业发挥应用赋能作用,促进企业经营活动数智化发展,构建“算力+”绿色低碳生态体系,助力各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十、如何保障《行动计划》落地实施?
《行动计划》的落地实施,需要各级政府,以及基础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互联网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中发挥各自优势,互促互补、形成合力。《行动计划》提出了4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统筹联动。加强部门协同,分工做好重点任务组织保障,合力推进算力设施发展。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加大对算力基础设施创新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算力基础设施的信贷支持力度。三是深化交流协作。充分发挥产业联盟、标准组织的组织引导作用,推动交流与合作。支持算力企业走出去,加强国家交流与合作。四是强化平台支撑。完善中国算力平台和数据采集机制,探索算网存资源的协同对接,有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技术创新协作、资源共享。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